綠葡萄
昨日在故宮聽聞,傅申老師講解,大千先生捐贈, 董元「江隄晚景圖」 甚是震撼。
原來此畫,大千在日本投降後, 花費五百兩黃金加二十幅畫購得,
因大千於八年前尚未購得時,曾一見鍾情於青綠上色的技法,
尤其他將(趙孟頫和鮮于樞合冊中的手扎 ),
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
吳齊黃潘四大師的筆墨強度 金嘉倫
任何高層次的藝術欣賞及創作,必定要具備相當的修養及有關學識。換言之只憑感覺或人云亦云,是不能深入藝術欣賞及創作的殿堂。歷史始終是一面鏡子,藉以判決什麼是經得起考驗的文藝經典作品。回顧人類往昔的經典文學、美術、音樂、戲劇等,莫不包含四項重要標準:真誠情意、嚴密組織、高難度技巧、獨特風格。那麼到了二十一世紀,文藝欣賞及創作是否可以不理會上述四項標準呢?答案肯定為「否」,除非是自甘墮落。
二十世紀由於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,它的科技及文化影響到全世界。美國是一個十分注重個人自由的國家,其美術教育也強調十分自由的觀點。結果是百花齊放,但負面效果是很多視藝趨向於內涵貧乏的膚淺表現。最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已退休權威歷史教授巴森(J.Barzun),出版「由開端至衰落,五百年西方文化生活」一書,據明報月刊今年八月號所寫該書評中,有句子如下:「到世紀末的今天,在作者看來,西方世界在各方面都已經與中、古末期相似,亦即同樣面臨外在秩序和內心秩序都寸寸斷裂。」「按照巴森這種分析,實際上整個二十世紀都只表明西方文化的衰落,如果二十世紀後半期被人稱為美國世紀,則這美國世紀恰代表西方文明的沒落。」「巴森本人無疑是以文藝復興人為自己人生目標的。像他這樣學識淵博的人,在今天西方也已經碩果僅存。以他的學識來看現在的西方文化,他當然只能哀歎衰落,但我們中國人如果回觀自己,只怕連衰落的感歎都發不出來!」
今年五月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的「筆墨論辯」研討會,我在論文「忽視筆墨的危機」中,(有類似巴森的心態)慨歎中國繪畫的衰落,原因是中國畫家對中國畫最關鍵的繪畫秩序「筆墨」的「寸寸斷裂」,無動於衷!如今一切對筆墨的爭執皆起因於對筆墨沒有深入了解所引起的誤會。即粵語「雞同鴨講」是也。試問爭論的一方對筆墨歷代累積的豐富知識沒有認識,而且又無實踐經驗,則雙方如何有可能辯出一個結果來?
國畫筆墨中的主要優質線條是借鑑自中國書法。正如同欣賞書法不是看文字的本身意義,而是欣賞點劃的本身品質及其組織變化;優質國畫的欣賞不是看事物的表面形象是什麼,而是欣賞構成形象的筆墨組織變化及其本身的審美品質。中國畫的筆墨絕非西畫觀念的擔當輪廊線及明暗調子的功能,這是必須弄清楚的要點。
現代畫家齊白石,少年時代農家生活的經歷,培養了他對勞動熱愛的感情(故影響日後創作的靈感)
徐悲鴻先生在藝術理論方面,也一貫主張師法造化,並堅持嚴格的寫實手法。
宋董迪在《廣川書跋》中說:“豈徒曰似之為貴,畫者求於造化之先,凡賦形出象,發于生意,得之自然,待其見於胸中者,若花若葉分佈而出矣。”
此堂課有幾個重點
壹 :教師作品解析 自然重現的奧秘 以西方的光影色階 包含主題美學的結構素描
彩墨 羅紋宣紙 4開
以西畫的明度和彩度觀念 來滋養寫意花鳥的符號速寫
花瓣以 544 為底筆尖沾231
需注意方向 透視
花心可染些嫩綠和花青
葉子可以599為主加些花青和墨